English

上帝如何加盖邮戳

1999-02-24 来源:中华读书报 迟子建 我有话说

紫颜色从哪里来?这个美妙的诘问构成了书中女主人公与上帝对话的最核心内容。不管上帝是否在听,一厢情愿的动人倾诉始终持续着。这个倾诉者有两个,一个是西丽,一个则是作者艾丽斯·沃克。两者的倾诉侧重点不同,前者叙述故事,而后者阐发立场。换言之,前者讲述了美国黑人妇女的苦难遭遇,而后者则对此发出了不平的吼声。

《紫颜色》的前半部分写得哀婉动人。那种弥漫着痛苦和忧伤的诉说令人落泪。西丽遭后父凌辱,先后生下来两个孩子,可他们全都被后父悄悄抱走、秘密送人了。生母随之病故,后父又对自己的妹妹耐蒂产生了非分之想。就在西丽心灵绝望、走投无路之时,她想起了上帝。上帝显然不在身边,所以西丽只得写信,至于能寄到哪里去,上帝能否听得到,她并没有顾及这一切。写信使西丽深藏的悲哀火山爆发般喷发了,这种行为无疑也缓释了主人公内心的紧张感。写信也如同西丽往后父脸上狠狠地打了几耳光,有种畅快淋漓的感觉。随着写信密度的加大,随着信的内容的愈来愈丰富,这个遥不可及的上帝仿佛已经近在咫尺,我们似乎听到了他的呼吸。耐蒂终于成功地出逃了,西丽嫁给了某某先生。小说最动人的故事就发生在西丽、某某先生与莎格之间。西丽对某某先生是逆来顺受的,她对他没有爱情,只有义务和责任。西丽帮助他照看他的孩子,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,受到了某某先生姊妹的大加赞赏。她不喜欢与某某先生做爱,她对这事的评价是“他爬上来,干他的公事,就如同在你身上拉屎撒尿”,这种客观描写如同描绘一个畜牲的发情行为。莎格是个歌唱家,是某某先生的情人。她与某某先生既相爱又相对,这使莎格看上去更是一个独立的女人。西丽对莎格既迷恋又嫉妒,因为莎格开朗、热情、友好,而同时又在自己家里和丈夫睡在一起。尽管西丽对某某先生没有感情,而发生在家里的这一幕幕情景还是使她痛心。她慨叹自己愚笨、丑陋,然而西丽善良的本性又促使她对病重的莎格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,西丽人性的光辉也就勃然焕发出来。病后的莎格到哈波的酒店唱歌,这是小说当中最具艺术魅力的一段场景。酒店不大,装饰古朴,沿着墙摆满了小桌子,桌子上点着由西丽做的蜡烛。莎格唱歌,斯温弹吉它,西丽和很多黑人在听。有的在酒店里听,有的就在酒店外的河边听。我们就仿佛看到了摇曳的烛光,听到了沉郁的吉它声和古老的歌声,看到了昏暗河边的听歌者那一张张朦胧的脸。在这种描写中,黑人的痛苦和他们纯真的快乐都被渲染到极致,而《紫颜色》的艺术魅力也被渲染到极致。

西丽的痛苦随着生活的推进而加剧。她写信给上帝,而上帝并没有给她回一封信,西丽愤怒了。她的信开始写给耐蒂,耐蒂虽然也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存在,但她曾经那么真实地存在于西丽的生活中,所以西丽的倾诉才不会因此而变得造作生硬。仍然是那么一往情深地娓娓道来,却把初始倾诉的巨大动力——上帝,抛于九霄云外。尤其是当莎格终于把某某先生私藏的耐蒂的回信交给西丽后,西丽的倾诉就像干柴烈火般变得更加熊熊动人了,因为倾诉的对象越来越真实可信、栩栩如生了。

《紫颜色》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耐蒂写给西丽的信。这些信也是在耐蒂知道不可能收到西丽回信的状态中所写的,因而也是一厢情愿的含有绝望色彩的倾诉。这些信向我们展示了非洲的黑人生活景象,展现了白人对黑人的袭击和压制,含有很浓的苍凉色彩。然而就是在这浓重的底色上,却有掩抑不住的人间温情汨汨流淌。西丽的一双儿女有了着落,耐蒂和塞缪尔相爱了。小说写到这里,我们会预感到,一个好莱坞式电影的完美团圆结局即将来临。那是善良的人类都共同渴望的一个美好结局。西丽终于和自己失散多年已长大成人的一双儿女团聚了,耐蒂和塞缪尔也来到了西丽身边。

上帝——西丽——耐蒂,以三者之间的相互倾诉,艾丽斯·沃克完成了一个近似完美的倾诉,一个如泣如诉的故事。她着墨不多的一些人物,诸如吱吱叫、莎格的男友等等,也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。作者以书信体这种女性作家能运用得更加如鱼得水的文体,曼妙地写出了一连串动人心魄的故事。在这里,同时身为黑人的艾丽斯·沃克对书中的黑人寄予了极大的同情和关情。所以我更愿意把书名《紫颜色》领悟成《黑颜色》,因为紫色是一种最接近黑色的颜色。尤其是黄昏降临的时刻,紫色就是黑色。对紫颜色的询问其实也就是对黑色的询问,人的肤色是无罪的,如同大地上由上帝创造的各种颜色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样。这样书名为《紫颜色》也就有了意味深长的韵味。

但我仍然觉得《紫颜色》有一种巨大的艺术缺憾,那就是耐蒂写给西丽的信。这些信往往以简单的议论代替了丰满的故事,使思想的核无限膨胀,无形中削弱了《紫颜色》的艺术魅力。也许是作家本身的黑人立场影响了她对人物进行最朴素的演绎。而我认为,一个伟大的作家,总是应该把他的思想水乳交融地贯穿到作品中,而不是恣意地“控诉”。

西丽写给上帝的信在结尾处看似有了某种回音。上帝用的是紫颜色的墨水吗?上帝又是如何为自己的信加盖邮戳的?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问题。这个问题会有千万种答案,因而《紫颜色》也就会有多种解读。不管我们做哪种解读,人物的命运才是我们最为关切的内容。

读《紫颜色》吧,读这浓重、高贵、凄迷的紫色是如何呈现的吧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